Toh0125 《圣金经大乘经》

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时,应阿难尊者所问,开示了「菩提心如金」的道理:菩提心的功德(属于世俗菩提心)如同各式金器,而菩提心的本性则不曾变异,就如同金子,本质不受外在形制而有更易。此喻既说明了世俗、胜义菩提心二者不一不异的关系,也说明了由于胜义菩提心自性清净,智慧从此而生,所以应当修习世俗菩提心──也就是勤于自他二利、修习诸法非实有的道理。

《大般涅盘经》卷九中,佛也用「金性不变」之喻,说佛身常住无有变异之理:「复次,善男子!譬如金师,得好真金,随意造作种种诸器。如来亦尔,于二十五有,悉能示现种种色身,为化众生、拔生死故。是故,如来名『无边身』,虽复示现种种诸身,亦名常住无有变易。」(CBETA, T12, no. 374

天台智者大师于《妙法莲华经玄义》卷八之中,以三种譬喻说「一实谛」的不二实相。其中金喻,特别提及不同的补特伽罗,对待实相法理的方式亦有殊别,其喻也与本经理趣妙合,可供参考:

「譬如黄石中金,愚夫无识,视之谓石,掷在粪秽,都不顾录;估客得之,融出其金,保重而已;金匠得之,造作种种钗钏镮铛;仙客得之,练为金丹,飞天入地,扪摸日月,变通自在。

「野人喻一切凡夫,虽具实相,不知修习。估客喻二乘,但断烦恼矿,保即空金,更无所为。金匠喻别教菩萨,善巧方便,知空非空,出假化物,庄严佛土,成就众生。仙客喻圆教菩萨,即事而真,初发心时,便成正觉,得一身无量身,普应一切。

「今经但取金丹实相,以为经体也。就同而为喻,从初至后,同是于金,凡夫、圆教,俱是实相也;就异为喻者,初石异金,次金异器,器异丹。丹色净彻,类若清油,柔软妙好,岂同环钏,状乖色别?故不一种。此就与夺破会,简其得失。」(CBETA, T33, no. 1716

本经收录于藏文大藏经的契经(མདོ་སྡེ)部,翻译为藏文的年代、译者信息皆不详。本经经名亦未见于吐蕃王朝时期所编的《旁塘目录》(དཀར་ ཆག་འཕང་ཐང་མ)或《邓噶目录》(དཀར་ཆག་ལྡན་དཀར་མ)因此可推测为后弘期传译入藏地的经典。

全文电子版下载

为兼顾不同读者的偏好,我们同时提供了传统佛经文体、汉译读本(繁体)、汉译读本(简体)、藏汉对照本等四种在线版本供您下载。

 

在线阅览